“世界任何一个民族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失落它的村落。” 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、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慨叹不已:“最近10年,中国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,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。” 这些消失的村落里面,可能正有着你或者我的故乡。 一个传统村落的消失,失去的不只是一座座民居、一条条街巷,还有丰富的民间技艺和文化基因——非遗文化、民间艺术这一块,绝大部分就生长在传统村落里。 所以,保存自然村落,就是保存传统文化的活化石,就是保护我们的乡愁。 但保护,仅仅停留在“痛心疾首”是没有用的,必须得拿出好办法。 日本有个叫上胜町的山村,一度濒临消失,后来凭借售卖一张张树叶,村民竟然年入千万——这个村不但因此而起死回生,还成为日本最美乡村。 上胜町的故事,也许值得我们“补补钙”。 “限界集落”一词,在日本使用十分频繁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随着日本城市化快速发展, 不少年轻人离开小山村,前往大城市。 “限界集落”,指的就是那些因年轻人向城市流动, 从而导致了农村常住人口中,65岁以上居民的比率占到一半以上的村落。 日本德岛县上胜町就是其中之一, 那时,这里有两成的人口达到了80岁高龄。 地处深山,上胜町的可耕地面积很少, 村民们只能靠山吃山, 以林业为主,种植柑橘为辅。 1980年左右,日本政府陆续开放了木材进口的限制, 村里的木材在市场竞争中逐渐丢了市场, 上胜町引以为豪的林木产业开始衰败。 外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 于是,村里逐渐冷清,人口稀疏、老龄化严重…… 政府派人来考察后,丢下一句,“一个濒临消亡的村庄”。 1981年2月,一场罕见的寒流袭击上胜町, 村里的柑橘树大量地死亡, 柑橘产业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。 失去收入的农家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, 从此,男人们开始整天借酒浇愁, 女人们整天整天地呆在家中。 当时,横石知二刚从农业大学毕业不久, 在上胜町担任农事指导员, 指导农户们一起抵抗天灾。 横石知二 日子总要过下去啊, 有村民提了建议,栽培夏葱, 可是,上胜町还从来没有人种植过夏葱。 夏葱是否适合这里的气候? 能不能卖出好价钱? 一时间,大家都深感不安。 这一重担,自然落到了横石知二的肩上。 当时,村民们失去了收入来源, 上胜町各家各户的生活都很困难, 急需一点收入维持。 横石知二研究发现, 夏葱的小球根会愈长愈多, 要让其尽快发芽生长, 必须打植物激素打破其休眠期。 可是,横石知二在计算稀释激素倍数时, 竟然算错了——激素的浓度多出了10倍。 几天后,横石知二满心欢喜地到田里一看, 发现种的夏葱球根全都枯死了, 那一瞬,横石知二感觉到史无前例的挫败。 不久后,横石知二在大阪市中央批发市场, 无意中看到了更加容易栽培的“分葱”, 于是,横石知二买下了市场里所有的分葱, 并把这些分葱带回上胜町,栽种到田里。 上胜町位于海拔100-700米的山腰地带, 海拔高、气温低,种出来的分葱出乎意料地好, 村民们卖了很好的价钱。 随后,上胜町又相继栽种了菠菜和香菇, 高山蔬菜让大家又有了收入。 可是,每每看到老人在地里劳作, 横石知二心里就不是滋味。 下地劳作的农民中,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。 横石知二开始思考,什么工作女人、长者都能胜任呢? 1986年10月,横石到大阪出差, 晚上,他到一家小店吃晚饭, 他的斜对面,坐着3个女生。 突然,一个女生拈起料理上装饰用的枫叶, 如获宝贝般,“这个好可爱,好漂亮哦,带回家吧。” 横石知二皱眉,夹起自己料理上的红色枫叶, 瞧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特别的来。 枫叶有什么稀奇? “上胜町山上到处都是……” 突然,横石知二灵光一闪, “上胜町满山都是树叶, 或许可以做这个生意。” “请问,这个叶子是在哪里进货的呢?” 饭后,横石知二询问店里的人, “叶子?喔,这个妻物是厨师到山里采回来的。” 这是横石知二第一次听到“妻物”这个词。 装饰料理用的树叶,在日语汉字里写为“妻物”。 在日本人看来,叶子和花等装饰物, 就像妻子一样,辅佐着和式料理的主餐。 而且,市场上还没有人批发妻物, 横石打定了主意――卖叶子。 横石知二兴冲冲地跑回村里, 把他的“惊天”想法说给村民听, 结果,村里的阿公阿婆们都笑话横石知二。 “把我们当傻子吗?要我们去捡垃圾卖?” “你当自己是狸吗?(狸在日本民间是一种可以操控幻术的动物)可以把树叶变钞票?” 村民都笑话横石知二,他的发现的确“很惊天”。 横石知二打定主意了, 他挨家挨户地走遍了当地的农家, 终于说服了4个人半信半疑的老太太。 于是,一个年轻人和4个老太太的队伍组建起来了, 横石知二还创立了品牌——彩, 专门卖上胜町美丽的树叶。 并没有过多的研究, 横石知二就把山里采来的菊花、枫叶原样包装, 直接送往大阪的市场售卖。 可是,这些树叶根本没有销路。 捡来的树叶总是被顾客挑三拣四, 一天也卖不出去几片叶子。 横石知二只好降价,一包叶子卖5-10日元, 可是,“彩”仍旧无人问津。 第一年,日子过得很艰苦, “彩”的销售额只有几万元, 回到村里,横石知二还要面对村里人的嘲笑。 一天,横石知二看到一位厨师偶然发现了“彩”, 结果,厨师瞥了一眼,然后说, “我绝不会把这种玩意儿拿来用。” 厨师的话,让横石惊觉, 自己其实根本不懂料理, 不懂树叶、植物在料理中的用意。 横石知二开始自掏腰包,频繁地光顾料亭了, 料理的外观和装饰叶子, 横石知二都认认真真地画在了笔记本上。 两年时间,他吃遍了京都高级料亭。 一次,一位厨师看横石认真, 把横石知二叫了过来,指着桌上的交让木, “其实,新年装饰用的交让木, 有象征新年度交替的意义。” 盐烤鲷鱼及红豆饭等用来庆祝的料理, 以南天竹的叶子装饰, 因为南天竹和“扭转困境”的发音相近; 就这样,横石知二慢慢开窍了…… 原来,妻物是有其涵义和故事的, 许多传统的知识,就是这样被一代代传承下来。 日本料理还十分讲究五感五色, 眼鼻耳触舌,黑白赤黄青。 眼-视觉的品尝; 鼻-嗅觉的品尝; 耳-听觉的品尝; 触-触觉的品尝; 舌-味觉的品尝。 尤其是怀石料理, 料理会应四季时序,点缀不同的花和叶。 横石知二几乎把薪水花光了, 他终于研究出什么样的树叶最受欢迎, 什么样的树叶适合装饰什么样的料理。 横石知二成了“树叶专家”, 和料亭的老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 横石知二心中的未解之谜慢慢解开了。 以前,横石知二采用的是最天然的叶子, 捡来的叶子用清水洗一洗就包装售卖。 但是,到了秋天,山里的枫叶染红了, 远看着漂亮,但拿在手上却全是蛀痕或斑点。 以前,阿婆采摘的叶子大小不一样,颜色不一样, 可是,料理要求“妻物”与料理平衡, 如果包装里的叶子大小不一, 厨师使用起来也会很不方便, 横石知二明白了彩的叶子销售不好的原因。 于是,横石知二制定了规则。 “叶片有虫咬的洞,或有损伤的不行。” “要依照叶子的大、中、小仔细区分, 颜色要保持一致。” 上胜町四季分明,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代表植物。 针对料亭最看重的季节感, 横石知二为树叶做了四季档案, 哪个季节,哪天是采摘哪种树叶的最佳时间, 都被横石知二记录下来, 以掌握每种树叶的最佳出货时机。 渐渐地,“彩”的价格, 从开始的一包5日元,涨到了10日元, 然后涨到一包100日元、200日元。 上胜町进山采叶子的阿婆也开始变多了, 原来的4户采叶人家,一下增加到44户。 横石知二又对树叶的采摘定下一系列规范。 在每个包装盒上贴上特质的条码, 让每件产品都能够追溯到具体的负责人。 横石知二还建立了一套有序的情报体系。 搜集到全国装饰树叶的需求后, 横石知二确定了上胜町所能争取到的份额, 然后第一时间把需求总量告知全村, 上胜町虽然地处偏远,技术革新却是超前的。 为了快速传递信息,上世纪90年代, 横石知二开发了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电脑, 为村里的交流提供了方便。 料亭的厨师都认可彩的树叶——漂亮,品质又好。 1994年,“彩”的销售额突破1亿日元。 2003年,突破2亿日元。 长出如此漂亮优质的树叶, 上胜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。 这里四季分明,树叶品类达320种之多 这里还有清洁的空气和水源, 树叶没有一点杂色和污染。 2000年,为了生态环境, 上胜町关闭了两个焚化炉, 终止了延续多年的垃圾焚化处理方式。 因为垃圾不论是燃烧处理,还是埋在地下, 处理不慎就会产生有害物质,污染水质、土地等。 叶子,成为了上胜町的经济支柱, 全村人都是依靠自然而生, 所以,阿公阿婆们更加懂得珍惜天赐的恩惠, 懂得和自然和平相处。 上胜町的村民一直认为, “把垃圾扔进山里,就是犯罪。” 这里的村民对垃圾分类更“变态”。 在东京或横滨这种大城市, 垃圾通常被分为5-10种类, 在上胜町,垃圾分类高达44种。 比如,喝完的饮料盒, 要规规矩矩遵循折平洗净晾干三部曲; 一个矿泉水瓶, 瓶盖,贴纸和瓶身要分开归置; 玻璃瓶除了区分瓶盖和瓶身, 有色和无色的玻璃瓶也要分类分开放置。 在上胜町,每周二和周五, 居民们来到唯一的垃圾收集站, 按标签分门别类地放置垃圾,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。 上胜町还成立了一个零废物研究会, 开设了一个零浪费学院,专门培训和宣传垃圾分类。 曾经还有人因为做不好垃圾分类, 被迫离开了上胜町。 慢慢地,一些其他的料理店, 也开始纷纷效仿,在食物中装饰树叶。 渐渐的,在餐盘中摆放彩叶成为一种时尚。 2010年,日本最大的移动设备运营商之一, NTT公司来到了上胜町, 为阿公阿婆们开发了专供村里使用的平板电脑。 从此,阿公阿婆们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, 就是先上网看看有无订单。 上胜町的树叶漂亮,品质好, 迅速占据了日本树叶市场的八成份额。 不仅如此,上胜町的树叶还出口到美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国家。 这个高龄者居多的小山村, 6、70岁的老人靠捡树叶就轻松年入60万。 “大家都有工作做, 不仅缴税,而且还没有时间生病”横石知二说。 于是,当地养老院因为无人入住被迫关门了; 当其他老人都在领着养老金过日子时, 这里80多的老人仍可以缴纳税金; 一门“捡叶子”的小生意,被横石知二做成了大产业, 横石知二被评选为“改变世界的社会创业家100”之一。 上胜町的故事还被拍成电视剧《彩色人生》。 现在,每年平均有2、30人申请移入上胜町, 越来越多村里长大的孩子回到了故乡。 这个“濒临消亡”的山村不仅没有消失, 反而被选为日本最美的14座村庄之一。 |
|手机版|xingfujia.org
( 京ICP证130194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146号 )
GMT+8, 2021-12-25 22:13 , Processed in 0.04244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